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预测人们会喜欢什么;程序员和心理学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来完善推荐算法,以预测人们会喜欢看什么。

如果我们想象一个“完美”的版本:一个算法,只要给我足够的细节,它就能预测我会觉得任何一件艺术品有多美、多有趣、多崇高、多恶心等等。(比如,它可以准确地预测我会如何评价它在 1 到 10 的范围内,或者对于任何两件艺术品,我会选择哪一件“更美”或“更有趣”等等。)

这种算法是否“解决”了美学问题,或者在美/品味/美学的本质方面是否存在解释空白/其他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有没有当代(或历史)哲学家写过如果美学的这一部分被“解决”了,还会剩下什么?

8

  • (我对这个问题的表述方式不太满意——希望它表达清楚,但它更像是一个“你怎么看?”的问题,而不是我希望的那样。我本想问的是,美学学科的人会说“实验美学”和美学的哲学问题之间的差距是什么)


    – 

  • 因此,如果您认为人工智能通过预测强化了您对美学的个人看法,那么您将不再控制自己的美学观点,因为人工智能能够准确地预测出一种会让您满意的美学。这仍然是一个老问题,即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对立。没有人知道,我们的文明已经有 2 或 3 千年的哲学思想,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服整个人口。您的问题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 

  • @8Mad0Manc8 嗯,我觉得在自由意志的背景下表述美学似乎有点奇怪——我们通常不会谈论“选择认为这幅画很美”(尽管我们可能会谈论选择培养对某种艺术形式的欣赏)无论如何,我承认这个问题有点“假设审美欣赏可以被科学理解”,一个合理的答案可能是“经验认知科学方法对美学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


    – 

  • 公平地说,定性判断和量化判断之间有什么区别?我同意你的观点。


    – 


  • 1
    @Conifold 是一个很好的答案!


    – 


最佳答案
3

简短答案

是的。美学远不止偏好算法。开发出一种好的偏好预测算法是理解美学的一步。但关于我们为什么有偏好,以及偏好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理解。

抛开意识

审美体验是意识的一个关键特征,但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只是意识难题的一个子集。

关于这一问题最有洞察力的书籍之一是(1995),其中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 (Douglas Hofstadter) 及其合作者探究了这一问题的核心要素,既从我们的审美感知(包括对令人惊讶的递归的欣赏)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也从如何创建反映这些感知的程序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另一本是梅兰妮·米切尔(原霍夫施塔特的学生)所著的》,该书更详细地解释了 CopyCat 项目的运作方式(该项目也在第一本书中有所描述)。

这些书中描述的计算机程序与推荐系统非常不同。它们也不适用于相同的任务,而是适用于某些“玩具领域”,例如字母类比领域。一个典型的 CopyCat 问题是“如果abc转到abd,那么ijk转到哪里?”。(好吧,这很简单。但是“如果abc => abd,则iijjkk => ? ”怎么样?现在事情开始变得更有趣了,但大多数人想出的答案仍然是相当可预测的iijjll 。好的,那么abc => abd,然后xyz => ?怎么样? )。事实证明,即使在这样的玩具领域,我们的许多审美意识也会发挥作用。

这些程序是否揭示了我们的审美意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是否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发现一个解决方案“丑陋而愚蠢”(即使它是可以辩护和可能的),而另一个解决方案“优雅甚至令人惊讶”?有一点,因为在这些程序中,我们有时可以调整一些参数,让程序输出“丑陋”或“优雅”的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确实暗示了一些可能也是我们审美意识的基础机制,这种机制与任何类型的感知和类比有着深刻的纠缠。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讲,它们还给出了意识感知(意义)如何产生的初步概述。

作为abc => abd then xyz => ?的一个智能解决方案示例,您可以给出xyy,但更优雅的解决方案可能是xya。请注意,“优雅”或“智能”不是内置的,它是一个新兴的方面(在我们眼中似乎如此),它只能保持有点不稳定或“主观”的方面。(还请注意,该程序没有“a”跟在“z”后面的循环字母表的概念,因此如果它提出xya作为解决方案,那肯定是“令人惊讶的”,是无法预料的“创造性”飞跃。)

霍夫施塔特和他的团队开发的程序与当前的大型推荐系统(或法学硕士)截然不同。那些大型系统基于极其简单的算法:编码所预测的偏好或倾向的不是算法,而是模型(参数矩阵)。而那些模型基本上是黑匣子。我们不理解那些模型(并且永远无法理解它们,因为它们是高维向量空间。然而,它们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研究对象。因此,通过研究这些黑匣子,我们也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审美感知。(但我认为,主要的警告是,当前的架构与生物系统非常不同,因此模型感知某种事物的方式可能与人类感知的方式截然不同。当然,一些一般原则可能仍然相同。)

好吧,如果我们要将美学与意识联系起来,那么“美学问题”(无论它是什么)可能直接影响了意识的难题。为什么会这样?请记住,意识的难题提出了一个根本相关的问题,因为美学只是研究意识过程中表现出的偏好,特别是对艺术和美的偏好,因此本质上是价值论的来自 WP:

在心灵哲学中,意识的难题是解释人类和其他生物为何以及如何具有感质、现象意识或主观体验。(重点是我加的)它与“简单问题”形成对比,即解释物理系统为何以及如何赋予(健康)人类辨别、整合信息和执行行为功能(如观察、倾听、说话(包括产生似乎指代个人行为或信仰的话语)等)的能力。简单问题适合功能性解释(即机械或行为解释),因为每个物理系统都可以(至少在原则上)纯粹通过参考现象所依赖的“结构和动态”来解释。

认知科学通常将意识理解为有机体的控制系统,美学可以通过类似的视角来理解,正如所提出的那样。无论进化如何推动意识的发展,它肯定与意向性有关,意向性是研究思维如何表现关于性和产生表征,并为这些表征提供偏好。例如,外表美肯定与有性生殖和抚养后代有关。此外,某些类型的园艺和景观设计风格可能植根于我们的进化祖先和对自然环境的偏好。

最后,我们的情绪及其现象学表现似乎也与美学问题有关。情绪和感觉是深刻而强大的意识体验,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远大于数学逻辑和理性。当然,美学在解决我们的意识体验为何如此的问题上发挥着作用。摘自 SEP 文章:

美学思想中有很多都涉及争论其诉诸情感的能力的极限。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描述性的,另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是规范性的。首先,我们对虚构作品的(表面上)情感反应的事实是什么?我们真的会钦佩、鄙视或怜悯那些我们知道不存在的人吗?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经验问题,也许可以通过研究虚构作品的参与者的大脑来解决。

你问:

是否存在“美学难题”?

我想说是的,但这似乎是意识难题的延伸。只要我们必须解释意识体验的起源,即协调我们主观的第一人称体验与我们周围外部世界的第三人称特质,美学似乎就可以回答关于感质和人类意志与行动的深刻而根本的问题。也许正是通过这种质疑方式,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最终变得模糊,从而为意识难题提供令人信服的论据(假设你相信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