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group

我记得我的老教练在交通模式中使用了配平。我相信这在顺风时很常见,但他在最后阶段和拉平阶段之前以及期间也进行了配平,尤其是短场着陆。感觉就像在最后阶段以慢速飞行下降,着陆和接地非常平稳。(实际上是有史以来最平稳的)尽管如此,他和其他教练都没有提到在拉平阶段使用配平。今天我模仿那位教练,在拉平阶段使用足够的配平来保持 Vy 俯仰,但这是一种正确的技术吗?

\endgroup


最佳答案
1

\begingroup

你可以通过调整来保持任何你预计会持续超过 15 秒或 30 秒的俯仰状态。因此,每次速度变化时,你都无需调整来保持该姿态/速度。在短距进近时,你应该调整到适当的进近速度,这样就不需要控制力了。在着陆阶段,你可以忘记调整,只需调整俯仰来控制着陆。

一般来说,为了减少拉平时的操纵力而加大机头上仰配平量的做法并不好。原因是,如果你复飞,你会发现自己处于高功率状态,需要加速到最佳爬升率,而配平速度却远低于该速度。因此,机头上仰,你必须用力推才能保持正确的速度,疯狂地重新配平到正确的爬升速度。如果在这种情况发生时发生了让你放松推力的干扰,你可能会减速并发现自己即将失速。

在某些飞机上,这样做的冲动可能会很强烈:我记得派珀塞米诺尔 (Piper Seminole) 在拉平时具有非常高的俯仰力(几乎需要两只手),并且通常需要额外进行机头上调配平以减少拉平开始时的力。

不过,同样的问题,在轻型活塞双发飞机中可能更危险的是,如果你需要在重新调整后从拉平处复飞,以帮助减少俯仰力(比如说一头牛走进跑道),而此时发动机突然熄火,那么你将真的忙得不可开交。你需要加速到蓝线,进行单引擎练习,然后重新调整以控制猛烈上仰的趋势。

\endgroup

2

  • \begingroup
    可能与 OP 无关,但有些飞机(例如 B737)的自动驾驶仪会将机头向上调整得比需要的更多(在机场海拔 1500 英尺处),以减少自动着陆期间所需的控制力。
    \endgroup


    – 

  • \begingroup
    是的,这是避免升级到更强大的俯仰伺服装置的变通方法。伺服装置用于推动以保持坡度,这使其在需要时具有更大的拉动范围。
    \endgro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