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问题引发了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争论,但似乎没有最终定论。例如唯我论的概念、笛卡尔的“我思”的真正含义、意识难题、哲学僵尸、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帝存在的先验论证,甚至关于冷漠和/或不可知论是否是必要的立场的讨论,一个人是否可以“成为不可知论者”,即使在抗议自己从不想考虑这个想法或从未听说过这些想法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等等。

有哪些方法可以结束这样的辩论,让每个人都必须接受,否则就是不理性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方法,那么我认为答案就是无视辩论这些问题的邀请。

13

  • 5
    对于“有成效”与“无成效”并没有永恒不变的定义,因此解决办法是,任何想参与这些辩论的人都可以参与,任何不想参与的人也可以不参与,等等。也许有些人在情感和思想上“被召唤到末日”,因此可能被认为有真正坚定的责任参与这些辩论。有些人可能有义务不参与。但最终可能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答案。


    – 

  • 1
    我质疑这些辩论毫无意义的假设。此外,我认为“非理性”的唯一客观定​​义是“不正确的”,但这样一来我们又回到了原点。非理性只有相对于观察者才有意义。


    – 

  • 1
    所以答案是,如果我觉得某件事没有成效,我就保持沉默。但其他人提出一些事情,我觉得正确的答案是:“那是在浪费时间!”我觉得应该恳求人们不要浪费他们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而是转向更有用的事情。


    – 

  • 1
    你头疼,去看医生。医生说:我觉得你需要检查一下眼睛。你回答说:“我来找你是因为头疼,不是眼疼。”明智吗?你为什么要寻找哲学方法来结束无益的争论?也许需要“换个医生”?


    – 

  • 2
    我认为你的例子是Trainwreck 主题:你知道它们很糟糕,但你无法移开视线。😉 别太当真。


    – 



最佳答案
1

一个选择就是

“求同存异”指通过让各方容忍但不接受对方立场来解决冲突(通常是辩论或争吵)。这通常发生在各方都认识到进一步冲突是不必要的、无效的或不受欢迎的情况。

的文章包括以下哲学回应的例子:

分歧在哲学中被运用到许多任务中。在元伦理学中,伦理学上的分歧被用来激发反现实主义观点在宗教哲学中,分歧被用来激发宗教多元主义。本文探讨了与分歧认识相关的核心认识论问题,以及分歧对我们的知识和信仰合理性的影响。

9

  • 我一直认为,如果两个人意见不一致,就意味着他们都错了,因为事实应该显而易见,不容异议。但是,这似乎在实践中行不通。而且,即使没有人是对的,有些人显然更错。所以我认为,实用主义就是接受你能得到的东西。


    – 

  • 2
    @ScottRowe 即使事实显而易见,也可能是私下而不是公开的。因此,如果 A 可以私下了解真相,而 B 则不能,那么即使 A 是正确的,A 和 B 之间仍然有分歧的空间。


    – 

  • 但如果你是对的,你就不能同意持不同​​意见。最好的情况是,你必须逃离那个人,或者把他们推开。或者,意识到它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重要……


    – 

  • 我有一种预感,整个想法都围绕着这一点:真理是否能对真正寻求它的人保持隐形?如果不能,那么所有真理都必须是潜在的公开真理,因此私人真理是无效的。由此,你得到了唯物主义,即科学的“宗教”。


    – 

  • 1
    仍在思考……也许问题在于某些人和每个人之间的区别?知识从个人到公众的界限?当然,我可以知道一些事情,但除非我能让其他人看到它,否则它对其他人(也许对我)来说是无用的。莱特兄弟一个人无法制造飞机。其他人是否能感知到某事,取决于他们的目标。因此,达成一致确实是第一步。好了,既然我已经解决了世界问题,该吃早餐了。


    –